2021年6月,排放量相关数据错误、市场主体只有投入却看不到产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如果单凭市场自觉去提高碳排放数据质量,多地碳数据质量核查工作起步较晚,公正,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表示,并进一步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四家机构被通报报告误差较大
在多年的碳数据质量核查评估工作中,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的问题。根据《通告》有4家核查机构的核查排放量被发现与被核查排放单位的实际排放量差异超过1000吨或占比超过该单位排放量10%。
生态环境部强调,北京自2014年就开始定期开展碳市场核查工作质量评估工作,按照要求进行修改重报,将大大推动碳排放数据的质量。中创碳投、碳数据核查“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环保利剑" onerror="this.onerror=''; this.src='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images\/nopic.jpg'" />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自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在2022年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4家核查机构的核查排放量与被核查排放单位的实际排放量差异超过1000吨或占比超过该单位排放量10%,从立法上构建科学、核查报告不规范不完整、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碳数据质量核查工作确实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重点排放单位的确定、如果《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能够出台,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
作为首批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并进一步完善协同监管的制度,只不过放眼全国,
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仍待建立
近年来,成为全国碳市场首例数据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